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7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歡(huan)迎來(lai)到(dao)—海口凈(jing)文水處理(li)科技有(you)限公司

媒體報道

生態文明建設丨海南:構筑生態文明建設新高度

更新時間:2018-12-13  瀏覽次數:2176

 森林覆蓋率62%以上,全省主要河流湖庫、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超過94%,空氣優良率保持在99%以上……12月的海南,綠草如茵,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成為眾多省外游客冬日的首選目的地。
  
  今年4月,海南迎來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歷史新機遇,被國家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成為海南新的四大戰略定位之一。
  
  《瞭望(wang)》新聞(wen)周刊(kan)記者(zhe)采訪了解到,半年多來(lai),海南全面(mian)踐行(xing)“綠(lv)水青山(shan)就(jiu)是金(jin)山(shan)銀山(shan)”理(li)念,嚴守(shou)生態底(di)線,不斷改革創新,全面(mian)修(xiu)復(fu)生態,一幅新時代(dai)美麗中國的海南篇章正在瓊州大地鋪展(zhan)。

1

守住底(di)線  構建生(sheng)態安全屏障

  初冬時節,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綠意盎然,林業工程師李詩川涉水查看紅樹林長勢,穿過淤泥深厚的潮間帶,不時有魚、蝦、蟹覓食嬉戲,鷺鳥成群飛過。
  
  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保護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物種最豐富、群落結構最好的紅樹林。李詩川修復紅樹林20余年,見證了紅樹林面積的不斷恢復。
  
  目前,東寨港紅樹林(lin)保護區(qu)(qu)已成為海(hai)南自由貿易試驗區(qu)(qu)先行區(qu)(qu)——海(hai)口江(jiang)東新(xin)區(qu)(qu)的組成部分。這里將被打(da)造為世界一流的零碳新(xin)城和全(quan)球(qiu)領先的生態CBD。

  紅樹林的變遷是海南生態環境保護和開發的縮影。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海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探索前行:從1999年在我國率先建設生態省,到2010年建設國際旅游島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再到今年確定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在一脈相承又層層遞進的道路上,不斷構筑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高度。
  
  良好的生態環境一直是海南生存的底色,也是海南發展的亮色。正如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時所說,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破壞了就很難恢復。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是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對海南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個生態省應有的自覺。
  
  按照全省一盤棋的思路,海南在“多規合一”改革中為海南整體發展繪制了一張藍圖。其中,生態保護紅線是最早劃定的,成為保障和維護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
  
  從最大限度保護生態出發,海南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1535平方公里,占陸域面積的33.5%;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8316.6平方公里,占海南島近岸海域總面積的35.1%,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60%以上,構建了全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安全屏障。
  
  今(jin)年以來,海南以建設(she)國家生(sheng)態(tai)(tai)文(wen)明試驗區為目標,以保(bao)障(zhang)和(he)維護(hu)(hu)生(sheng)態(tai)(tai)功能為主線,按照山(shan)水林田湖海系統保(bao)護(hu)(hu)要求(qiu),推進(jin)生(sheng)態(tai)(tai)保(bao)護(hu)(hu)紅線校核優化工作(zuo),增(zeng)加優質生(sheng)態(tai)(tai)產品(pin)供給(gei),保(bao)障(zhang)生(sheng)態(tai)(tai)安全。

  海(hai)南省(sheng)委主要(yao)負責人(ren)表示,站在(zai)新的(de)(de)歷史起點,海(hai)南迎來(lai)新一(yi)輪大開發(fa)、大發(fa)展,要(yao)充分發(fa)揮(hui)“多規合一(yi)”引領發(fa)展和對(dui)資源配置的(de)(de)指導、管控作用(yong),嚴守生態(tai)保護紅(hong)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yong)上(shang)限,做好國家生態(tai)文明試驗區頂層設計。

2

 整改修復  償還(huan)生(sheng)態歷史欠賬(zhang)

  位于三亞市鐵爐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內,一項總投資近2000萬元、總面積近2000畝的退塘還林還濕項目日前正式開工,預計2020年12月竣工。
  
  “項目將打造更加適宜紅樹林生長的優良環境,恢復鳥類、魚類等生物多樣化環境。屆時,項目還將以保護生態為主題,發展生態旅游項目,助力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三亞市林業局副調研員吳展鵬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這是今年海南開展的一系列生態修復項目其中之一,意在恢復曾經被破壞的生態,償還歷史欠賬。
  
  對環保工(gong)作認識和推進不(bu)夠;海域岸線自(zi)然(ran)生(sheng)(sheng)態和風貌破壞(huai)明(ming)顯;沿(yan)海市縣(xian)向海要地、向岸要房等(deng)情(qing)況嚴重(zhong),對局部生(sheng)(sheng)態環境(jing)造成明(ming)顯影響或破壞(huai)……去(qu)年底,中央(yang)第四環境(jing)保護(hu)督(du)察組在(zai)對海南(nan)開展一(yi)個月的環境(jing)保護(hu)督(du)察后,反饋的督(du)察意見(jian)針針見(jian)血。


  這(zhe)一次(ci)環保督察可(ke)謂對海南(nan)歷史累(lei)積的環保問(wen)(wen)題進行(xing)了一次(ci)全面“體檢”。針(zhen)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jian),海南(nan)以問(wen)(wen)題為導(dao)向(xiang),按方醫治、對癥下藥、真抓(zhua)真改。

  
  依法拆除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啟動退塘還林還濕、開展生態修復生態補償……被中央環保督察點名的市縣紛紛行動起來。
  
  今年5月,海南研究制定了《海南省貫徹落實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圍繞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提出的56個具體問題,制訂了172條整改措施清單,通過細化明確整改責任單位、整改督導單位、整改目標、整改時限和整改措施,一項一項整改,一項一項驗收,一個一個銷號。
  
  截至今年11月底,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海南的2358件信訪件,已辦結2264件,辦結率96.01%,責令整改責任主體1794家,立案處罰649家,罰款3940.31萬元,立案偵查19起,拘留49人,約談504人,問責299人。
  
  伴隨著城市的快速擴張,生態環境受損、風貌失序、交通擁堵、違法建筑蔓延等“城市病”也在海南滋生、蔓延。
  
  作為全國“城市雙修”試點城市,近幾年海口、三亞通過“城市雙修”,陸續推進海口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三亞東岸濕地公園、三亞鹿回頭濱河公園等一批“城市雙修”項目。河水清了,海岸美了,綠地多了,整個城市的環境顯著改善,市民游客的幸福感大大增強。
  
  今(jin)年(nian)10月25日,在迪(di)拜(bai)舉(ju)行(xing)的《國(guo)際濕地公約》第十(shi)三(san)屆締(di)約方大會(hui)上,海口獲(huo)評全球首批國(guo)際濕地城市(shi)稱號(hao)。這是(shi)對海口踐行(xing)“綠水青山(shan)(shan)(shan)就(jiu)是(shi)金山(shan)(shan)(shan)銀山(shan)(shan)(shan)”理念(nian),推動“濕地入城”的最好(hao)褒(bao)獎(jiang)。

  為了更好保護海南的綠水青山,在試點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海南日前正式發布《海南省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方案(2018—2020年)》,在全省全面啟動“城市雙修”工作,通過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解決老城區環境品質下降、空間秩序混亂、歷史文化遺產損毀等問題,有計劃有步驟地修復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濕地、植被。
  
  海南省住建廳副廳長陳孝京告訴本刊記者,“城市雙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足城市短板的客觀需要,是推動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力量。
  
  “到2020年,海南全省自然生(sheng)態(tai)系統得(de)到全面恢復和修(xiu)復,資源節約型和環境(jing)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de)重大進展。”陳孝京說。

3

創新體(ti)制  構筑生態(tai)文明建設新高度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多年來,海南不斷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作出積極探索。
  
  黨中(zhong)央決(jue)定,支持海南(nan)建(jian)設國家生(sheng)態(tai)文(wen)明試(shi)驗區,鼓(gu)勵海南(nan)省(sheng)走出(chu)一條人與自然和諧(xie)發展的(de)路(lu)(lu)子,為全國生(sheng)態(tai)文(wen)明建(jian)設探索經驗。習近平總書記(ji)在(zai)慶(qing)祝海南(nan)建(jian)省(sheng)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de)重要(yao)講話(hua),賦予海南(nan)新(xin)使命、新(xin)重托。半年多(duo)來,海南(nan)在(zai)生(sheng)態(tai)文(wen)明機制體制創新(xin)上不斷嘗試(shi),為全國生(sheng)態(tai)文(wen)明建(jian)設探路(lu)(lu)。

  一來,調整考核“指揮棒”,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考核權重。今年起,海南取消12個生態敏感市縣GDP、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考核,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考核權重,把生態環保列為一票否決事項,從考核制度設計上把生態放在首位。此外,海南出臺了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試點已經完成。
  
  二來,建立起大環保的管理體制。今年9月底,海南在全國率先開展黨政機構改革。在生態環保方面,海南整合分散的生態環保職能,組建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建立起大環保的管理體制。
  
  “通過組建省生態環境廳,整合了分散化、碎片化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加強管理職權,建立大環保管理體制,使得新機構能夠統籌各類環境因子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監管等工作,對推進生態環境監管、生態文明建設、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鄧小剛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在省級層面的機構改革完成后,海南還將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以及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把這三項改革統籌銜接,有序推進,切實建立起適應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要求的生態環境機構職能體系,為海南持續保持優良生態環境質量、努力向國際生態環境質量標桿地區看齊提供保障。
  
  三來,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熱帶雨林等國家公園。海南島分布著我國保存最好、最集中的熱帶雨林,是我國彌足珍貴的陸地森林生態系統。目前,海南已啟動設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面積約4400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3%,涉及全省9個市縣、39個鄉鎮。這也是我國第一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鄧小剛說,由(you)省生態環(huan)境廳(ting)牽頭負(fu)(fu)責(ze),成立專(zhuan)班、專(zhuan)人負(fu)(fu)責(ze),研究起草(cao)了《國(guo)家(jia)生態文明(ming)試驗區(海(hai)南)實施方案》,按程(cheng)序報批后有望于(yu)近期出臺。《實施方案》圍繞海(hai)南到2035年(nian)的(de)生態環(huan)境質量(liang)和資源(yuan)利用效率居(ju)于(yu)世界領先水平(ping)的(de)目標做頂層設計(ji),并對海(hai)南綠水青山轉換為金山銀山實施路(lu)徑和生態環(huan)境保護(hu)體制(zhi)機制(zhi)進(jin)行(xing)積極探(tan)索。